氣候變遷因應
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及其財務衝擊

2015 年通過巴黎協議後,氣候變遷因應已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必須積極面對的議題,各國代表於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屆締約方會議 (COP26) 後,陸續提出「2050 淨零碳排」的宣示與行動、2022 年 COP27 重申以控制升溫幅度於攝氏1.5 度內為目標的重要性,更於 2023 年 COP28 開展《巴黎協議》之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結果顯示全球升溫控制之成效不彰,再次重申及呼籲各國政府及企業加速轉型為零排放/ 低排放及低排放技術研發以減少碳排放等措施,然而 2024 年 COP29 探討核心議題包括氣候融資、推動碳市場的成立及逐步淘汰未經處理的燃煤電廠及低效化石燃料補貼,但實質的氣候行動未能取得應有進展,各國仍須努力。

台灣政府於 2022 年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亦於 2025 年公布台灣 NDC3.0 的「Beta 版」2030 年國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碳目標較 2005 年減少 28±2%、2035 年目標較 2005 年減少 38±2%。考量國內外溫室氣體排放法規逐漸嚴格,以及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災可能對營運場所造成直接衝擊,以上轉型或實體氣候相關風險皆會對公司財務造成影響。國際中橡自 2020 年起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透過專案會議討論、積極執行風險與機會之辨識,並設置氣候變遷因應目標以逐步減緩相關風險影響程度。國際中橡亦逐年擴大範疇,於 2023 年已納入全集團生產據點,以下廠區 [包括大中華地區( 台北總部、林園先進廠、協原化學、馬鞍山廠、鞍山廠、重慶廠)、印度地區 (CCET 廠、CCIPL 廠)、美國地區 (Ponca 廠、Sunray 廠)] 皆100% 辨別氣候風險與機會之鑑別,公開支持國際 TCFD 倡議、導入 SASB 化工行業全數指標,並完成簽署 TCFD。

治理

國際中橡之氣候治理以董事會為最高層級,督導集團氣候變遷策略及方針,由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轄下設立跨廠區、跨單位運作的「永續環境與產品執行小組」,負責規劃及擬定減碳工作、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變遷衝擊管理及減緩工作。透過各營運廠區及各部門鑑別出與其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項目,並研擬因應措施,定期向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回報辨識結果。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針對各項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擬定管控措施與行動方案,適時調整與辨識氣候變遷影響因子,交由各委員會工作小組依照環境政策方向執行管控與行動方案。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定期將國際中橡所面臨之核心氣候風險與機會,及其因應策略呈報董事會,並報告執行成效,使董事會充分瞭解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決行相關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情形。

完整永續治理組織圖與對應權責請見 關於報告書 永續藍圖


氣候風險治理組織架構


策略

國際中橡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策略包含「辨識」、「評估」、「行動」三大程序,導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辨識機制,充分盤點及評估各項風險與機會議題對國際中橡營運所造成的衝擊並進行管理,2024 年依循相同架構更新其盤點及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


根據衝擊程度以及衝擊可能性評估之結果繪製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圖,發現國際中橡應優先關注的前兩大的潛在風險項目包含市場風險之「客戶行為變化」與實體風險之「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鑑別出的最大潛在機會項目為「開發和/ 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國際中橡針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鑑別結果提出相對應之因應策略,並定期追蹤其執行成效。此外,我們也持續關注國際標竿同業、永續趨勢、與新興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議題,期望能夠強化國際中橡對於氣候變遷的營運韌性,並有效降低營運過程對環境的衝擊。

2024 年國際中橡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圖


風險管理

為了瞭解氣候變遷對國際中橡營運造成的影響,我們透過以下辨識機制逐步聚焦並管控重大風險與機會議題。首先,我們依據產業特性篩選出與化工業相關的 8 項風險與 6 項機會議題,進而交由各營運廠區廠長及各部門經管透過文獻研析、案例探討、收集國內外法規及市場/ 科技趨勢等方式,充分了解各氣候風險與機會的衝擊。接著藉由時間範疇(短程、中程、長程)、議題發生之可能性與對營運的衝擊程度三面向進行評估,以歸納出重大潛在之氣候風險與機會,並透過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進行相關風險之鑑別與排序,辨識出2 項重大風險與 1 項重大機會議題,最終由高階管理階層檢視結果,確認相關風險與機會,並採取相關因應措施。

為更了解氣候變遷對於公司之影響,於所辨識出之 2 項重大風險與 1 項重大機會議題,以情境分析將其質化與量化,以評估在不同外部條件下,公司面對氣候變遷風險的韌性,分為實體風險情境及轉型風險情境。



實體風險情境
我們以 RCP8.5 之情境 (假設未來全球所有國家皆未採取任何新的減量行動,從而導致大氣輻射力達到 8.5 Wm-2,二氧化碳濃度超過 1,370 ppm,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於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中提出了 4 種代表不同溫室氣體濃度下的情境中最嚴苛之情境) 及國際期刊對於各地區氣候之推估假設進行,2050 年相關假設條件如下:
  • 大中華地區 豪雨變化率增加 14% 及霧霾變化率增加 50%
  • 印度地區 霧霾變化率增加 200%
  • 美國地區 暴雪變化率減少 40%



實體風險考量
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包括颱風、水災、梅雨季暴雨 (非常態)、暴雪、霧霾等極端天氣



轉型風險情境
國際中橡全集團所有廠區遍及大中華地區、印度地區及美國地區,不僅配合台灣政府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更因應國際趨勢、規範及利害關係人 2050 淨零承諾需求,以 BAU 及IEA B2DS 情境進行轉型風險評估,此情境下,國際中橡將面臨以下影響:



轉型風險與氣候機會考量
  1. 客戶行為變化:因應客戶要求集團需參加永續評比及取得永續認證,包括 EcoVadis 評比、ISCC Plus 認證等。
  2. 開發和 / 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
    a. 透過低碳技術研發提供市場新的低碳解決方案、推出低碳產品滿足客戶需求,使訂單增加,提升業績
    b.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包括更換節能設備節省電量、新增建置餘熱鍋爐換熱器增加蒸氣產生效率,及更換高溫空氣預熱器 (APH) 降低油耗
    c. 使用低排放能源,包括透過太陽能與蒸汽發電,外售電力; 透過太陽能發電及購買再生能源,增加自用電量,減少購電成本


風險 R01 風險描述
市場風險 客戶行為變化 對氣候變遷意識的提升引起客戶對產品/ 服務的偏好變化,可能因而改變採購政策,若產品不符合客戶要求或偏好低碳產品,可能影響產品銷售與市佔率。
對公司之衝擊 因應措施
財務衝擊占 TCFD 評估範疇的總財務衝擊之 72%。
集團各廠區影響:
  • 客戶要求進行 EcoVadis 評比,評分結果可能影響客戶購買意願及訂單。
  • 廠區未通過下列認證將會影響客戶訂單
    1. 客戶要求取得 ISCC PLUS 認證
    2. 客戶要求依照 SBTi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的方法學設立減碳承諾
    3. 客戶要求參與 CDP 碳揭露計畫
    4. 客戶要求產品需取得產品碳足跡(ISO 14067)及產品生命週期分析(LCA)等認證
集團各廠區措施:
  • 取得 EcoVadis 認證並依評分結果擬定改善方案 (2024 年集團已取得 Top 15% 銀牌成績)。
  • 籌備 ISCC PLUS 認證所需資料(美國廠區於 2024 年取得,林園先進廠於 2025 年 1 月取得 ISCC PLUS 認證,馬鞍山廠及印度 CCT 廠預計於 2025 年內取得 ISCC PLUS 認證)。
  • 永續產品認證系統籌備,包含產品碳足跡(ISO 14067)及產品生命週期分析(LCA)等。
  • 準備碳揭露計畫 (CDP) 的相關資料及聘請專業人員輔導。
  • 完整盤查各廠區範疇一到三的排放,研究 SBTi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的方法學,以設立減碳承諾。


風險 R02 風險描述
實體風險 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 營運廠區或供應商廠區,因極端氣候事件(颱風、水災、梅雨季暴雨 (非常態)、暴雪、霧霾等)導致停電、限水或設備受損,導致停工,營運中斷;或原物料供應中斷導致無法生產;或因道路中斷無法如期出貨。
對公司之衝擊 因應措施
財務衝擊占 TCFD 評估範疇的總財務衝擊之 28%。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水災:廠區曾因颱風淹水。近五年內風災所造成之淹水情況較輕微,僅廠內道路淹水阻礙人員通行。
馬鞍山廠
  • 水災:因僅距中國大陸長江 1 公里且地處低窪,2020 年因暴雨及當地政府主要排水閘口未及時開啟而導致廠區淹水約 50cm,廠區緊急停線停產一日。
  • 霧霾:2019 年重污染天氣要求 A 級以下停工,2022 年馬鞍山廠 C 級轉 B 級成力。
  • 暴雪:2023 年大雪僅上下班車受阻,未影響產線正常生產及原物料供應、發貨。
輕山廠
  • 霧霾:2021~2022 年間受過重污染天氣影響停產。
印度地區:
CCIPL 廠
  • 霧霾:2018 年底因當地空污嚴重造成停產。
美國地區:
CCC 兩廠
  • 暴雪:2023 年和 2024 年因冬季暴風雨的影響,經歷了兩次嚴重停電,其中造成半個月停工,嚴重影響獲利。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水災:定期清淤且風災前確認設備品與防災措施。若遇大雨情況,廠內人員識門與防溢鬥門關上,並準備沙袋防堵。
馬鞍山廠
  • 水災:保持排水通暢,配置防汛沙袋等應急物資。防汛期間配合政府政策及定時做好應急演練。
  • 霧霾:新增環保設備,降低排放量、現場實行 6S 管理,減少設備管線跑冒滴漏、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減少無組織排放。爭取國家排放等級提升。
  • 暴雪:增設除雪工具,定期檢查建築物屋頂承重情況,組織突發事故應急演練。
鞍山廠
  • 霧霾:新增環保設備,降低排放量、現場實行 6S 管理,減少設備管線跑冒滴漏、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減少無組織排放。爭取國家排放等級提升。
  • 暴雪:增設除雪工具,定期檢查建築物屋頂承重情況。
印度地區:
CCIPL 廠
  • 霧霾:安裝苯索極控制能見度。大霧霾期間,出貨受到影響,需要緩衝時間。
  • 制定並實施全面的緊急應急避計畫 (ERP),以迅速有效地減緩極端氣候天氣事件的影響。
美國地區:
CCC 兩廠
  • 暴雪:確認暴雪應變程序是否應時,並對最近一次暴雪期間受影響的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同時確認暴雪事件期間所需準備的設備。


風險 R03 風險描述
政策與法規風險 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 營運據點因各國政府總量管制要求或為降低碳排,達成淨零目標,如歐盟、美國、印度、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地區,企業若為排碳大戶將可能使組織須進行增量抵換或碳費支出,或企業需透過碳市場交易購買碳權,來抵減排放。而每噸碳排放價格可能逐年增加,造成組織需增加資本支出壓力。
對公司之衝擊 因應措施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碳排放源主要是範疇一(原料油)。因近年原料油的碳數降低,故生產等量的碳黑需要使用更多的原料油,間接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使得營運成本上升(原料油購買量上升及碳費支出)。若以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會增加碳費成本。
馬鞍山廠
  • 目前中國大陸政府尚未對馬鞍山廠地區的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進行管控。
鞍山廠
  • 於 2021 年被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列入化工業重點排放企業,但目前政府尚未對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進行管控。
重慶廠
  • 納入重慶市 2021、2022 年度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名錄,2024 年 3 月依《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關於做好重慶碳市場 2021 及 2022 年度配額分配及清繳相關工作的通知》對執口部門進行購買配額繳納,費用約人民幣 31 萬元。
印度地區:
CCET 廠、CCIPL 廠
  • 目前印度政府正在評估碳排放稅制度,僅提供政策框架草案,但尚未最終確定實施時間表,故尚未有衝擊危機。(CCIPL 廠屬於被印度政府納入考量的企業)
美國地區:
CCC 兩廠
  • 排放量及產業符合須美國清潔競爭法案的要求(Clean Competition Act,CCA),但實施時間尚未明朗。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定期稽查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驗證。
  • 積極尋找低碳排的替代原料、增加設備處理效能或進行製程優化改善降低排碳量。
馬鞍山廠、鞍山廠
  • 每年委託第三方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驗證,並持續自主進行碳排放量計算(每個月),通過降低化原料使用量,進行碳排放管控。
  • 建立碳排管理E化系統,每年年初制定減碳方案及目標。
重慶廠
  • 每年委託第三方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驗證。
  • 提高爐溫降低油單耗,降低原料油用量。
  • 2022 年 U1 線低氮燃燒器加煙氣回流,將現有燃燒器改為低氮燃燒器,碳黑廢氣取代天然氣,減少廢氣過天然氣用量。
印度地區:
CCIPL 廠
  • 針對全球及各別地區的氣候變遷及排放政策變化進行定期研究、監測和分析,制定符合全球最佳實務和監督要求的全面碳管理策略。
  • 持續進行產品碳足跡分析,包括追蹤和報告排放量,以及設定減排目標。
  • 對員工進行氣候風險識點、緩解策略和永續發展培訓。
CCET 廠
  • 投資製程熱能回收發電,無需外部電力輸入有助於減少排碳。
  • 更換反應器與熱交換器及採購備用熱交換器,減少排碳。
美國地區:
CCC 兩廠
  • 提升製程效率、尾氣再利用、投入汽電共生設備自有產電售電、售蒸汽。


風險 R04 風險描述
政策與法規風險 能資源使用要求及監管
  1. 受到國家節水政策的影響,如為用水大戶,將成為耗水費徵收對象,使得營運成本增加。
  2. 除節水政策,其他能資源,如電 (用電大戶)、油、天然氣等能資源相關法規規定,亦可能使得營運成本增加。
對公司之衝擊 因應措施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台灣耗水費徵收費率:逾 9,000 立方公尺之水量,每立方公尺徵收新台幣 3 元。徵收期間:計算於前年 11 月至當年 4 月,每年徵收一次。
馬鞍山廠
  • 中國大陸《馬鞍山市城市公共供水定額用水管理辦法》:第一階為定額內用水,依主管機關所公佈的對應分類自來水銷售價格(下稱基礎水價)執行;第二階為超過定額 20%(含20%)以內的用水,依基本水價的 0.5 倍加收水費;第三階為超定額 20% 以上部分用水,依照基本水價的1 倍加收水費。
鞍山廠
  • 中國大陸《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本行政區域內的水量分配方案,由當地水行政主管機關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碳黑取水定額指標≤ 24.5 m3/t。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林園先進廠以增加回收水使用量做為目標來降低耗水費徵收之影響。
  • 維持廢水場穩定運轉產生回收水及提高廢水回收率。
馬鞍山廠
  • 申領用水定額,2024 年度許可用水量 834,257.4 m3,2024 年實際用水量 662,943 m3,節水效率符合國家要求。
  • 提高廢水回收率,減少廢水排放。
鞍山廠
  • 提高廢水回收率,減少廢水排放。
重慶廠
  • 廠內設有廢水處理廠,無廢水排放,廢水回收率 100%。


機會 001 風險描述
產品與服務機會 開發和/ 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
  1. 透過低碳技術研發提供市場新的低碳解決方案、推出低碳產品滿足客戶需求,使訂單增加,提升業績。
  2.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包括更換節能設備節省電量、新增建置餘熱鍋爐換熱器增加蒸汽產生效率及更換高溫空氣預熱器(APH)降低油耗。
  3. 使用低排放能源,包括透過太陽能與蒸汽發電,外售電力;透過太陽能發電及購買再生能源,增加自用電量,減少購電成本。
公司影響描述 因應措施
潛在的財務影響於 BAU 情境下 2025 年約提升 5%、2030 年約提升 17%
集團各廠區影響:
  • 替代性油品 (輪胎裂解生質油,TPO) 技術測試中,可減少碳排放、提升資源利用率。
  • 回收碳黑 (rCB) 與碳黑混摻,減少產品碳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且不影響產品性能。
  • 更換空氣預熱器 (Air Pre-Heater, APH),可以有效提高反應器爐溫,使碳黑燃燒更完全,進而有助於降低油單耗,在相同的進油量下提升碳黑產量。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因應電動車與汽車產業對節能的關注提升,研發低滾阻碳黑產品、開發 CC 系列、T 系列,增加市場占有率。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TPO 及rCB 導入程度會依據製程參數調整確保碳黑品質穩定。
  • 定期清洗 APH 維持換熱效率,並視情況更新,同時汰換老舊管線。
  • 新增餘熱鍋爐換熱器增加蒸汽產出效率。
  • 太陽能發電自用及躉售;回收製程尾氣轉化成蒸汽供應鄰近廠區或自身營運。
馬鞍山廠
  • TPO 導入程度會依據製程參數調整確保碳黑品質穩定。
馬鞍山廠、鞍山廠、重慶廠
  • 對 APH 規格進行改造,可提高爐溫、降低每單位碳黑生產耗油量。
  • 增加低氮燃燒器降低天然氣用量,降低碳排放。
  • 動力設備更換為節能電機,可減少用電量。
  • 新增餘熱鍋爐換熱器而增加蒸汽產出效率。
  • 餘熱做熱交換產生蒸汽,回到汽電發電,向外輸送到國家電網外售電力。
印度地區:
CCET 廠
  • 已經使用天然氣作為鍋爐燃燒器的啟動燃料來代替燃油,印度天然氣受政府控管價格高,若未來價格調降,將可使用於生產碳黑,抵銷碳稅。
CCET 廠、CCIPL 廠
  • 餘熱回收產生蒸汽,回到汽電發電,外售給鄰近工廠使用。
美國地區:
CCC 兩廠
  • Ponca 廠餘熱回收發電自用。
  • 持續洽談碳捕捉 CCUS 技術以降低碳排放,可望減碳並帶來新商機。
  • 對外採購再生能源電力。


機會 002 風險描述
資源利用效率機會 回收再利用 透過物料回收使用 (如餘熱回收再利用、棧板、廢棄物回收),可以延長生命週期,減少營運成本。
公司影響描述 因應措施
集團各廠區影響:
  • 回收製程尾氣,將製程尾氣送至汽電發電或生產蒸汽外售,增加營收。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如廢太空袋、廢磚回收再製成 SRF。
  • 餘熱回收再利用。
馬鞍山廠、鞍山廠、重慶廠
  • 共享棧板 (塑膠;由兩三個客戶循環使用)。
  • 賣落地碳。
  • 煙氣脫硫廢棄物-脫硫石膏運至合作水泥生產商,作為水泥生產之原料使用。
  • 餘熱回收再利用。
印度地區:
CCET 廠、CCIPL 廠
  • 重複使用塑膠棧板。
  • 煙氣脫硫廢棄物處置為石膏,銷售至當地水泥生產商。
  • 安裝高效率的餘熱回收設備。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監控餘熱回收再利用效率。
  • 依廢清書貯放地點分類貯存,安環部定期查核,每年度通過 ISO 14001 驗證。
  • 積極尋找廢棄物再利用廠商。
馬鞍山廠、鞍山廠、重慶廠
  • 監控餘熱回收再利用效率。
  • 持續使用租賃棧板服務,由棧板租賃公司負責回收棧板,做最大範圍的回收再利用,各家廠商不需額外購買棧板。
  • 2024 年共運送 1,528.96 噸的脫硫石膏至合作水泥廠,作為水泥生產之原料使用。
印度地區:
CCET 廠
  • 2024 年共運送 1,078.47 噸的脫硫石膏至合作水泥廠,作為水泥生產之原料使用。


機會 003 風險描述
資源利用效率機會 善用水資源利用
  1. 廠區之回收水使用、雨水回收與廢水再利用,可以減少水資源使用,降低營運成本。
  2. 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如水資源耗用,降低營運成本。
公司影響描述 因應措施
集團各廠區影響:
  • 各營運廠區進行製程與廢水回收,有助於減少原水取水量,進而減少水費支出。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林園廠曾因乾旱缺水,停止運作部分產線情況,回收製程廢水再利用可有效減少用水量。
  • 循環用水可減少因耗水費法規造成水成本過高問題,降低用水成本。
印度地區:
CCET 廠
  • 安裝廢水回收系統。
  • 回收向附近客戶銷售蒸汽的蒸汽冷凝水將有助於減少淡水的使用。
大中華地區:
林園先進廠
  • 目前持續將李長榮化工的蒸汽冷凝水回購至廠內。
  • 廢水廠保持穩定運轉。
  • 運作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外售給鄰近工廠,可增加營收,同時鄰近工廠會將剩餘蒸汽冷凝水回饋給林園先進廠。
  • 透過水平衡專案、冷卻水塔回收水回送至脫硫塔、汽電區空氣乾燥機外排水回收、曝雨池廢水回收、純水製造設備再生逆洗水回收。
馬鞍山廠
  • 脫硫廢水經處理及過濾後再回用於製程使用。
  • 回收製程廢水,於廠內污水處理廠進行淨化後 ,95% 以上於製程循環使用,其餘則可供地面衛生沖洗等用途,取代自來水的使用。
  • 馬鞍山廠參照 <IATF 16949-2016 汽車產業品質管理系統>、<ISO 9001-2015 設定品質管理系統> 及 <GB/T 19022-2003 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制定「廢水處理廠操作規程」,規範污水處理設備操作、異常事故處理程序、職安要求,確保污水廠能有效率管理並達成淨水目的。
印度地區:
CCET 廠
  • 制定計劃並與蒸汽買方密切合作,從銷售給客戶的蒸汽中回收蒸汽冷凝水。
  • 已安裝廢水處理和回收系統,並考慮近期在現場建造雨水收集設施,將在未來 3-5 年內實施。
美國地區:
CCC 廠
  • 回收工廠周邊的所有水, 所有水均重複利用

指標與目標

國際中橡配合國家 2050 淨零碳排路徑,與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用以衡量及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包含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與機會的關鍵指標,包含: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客戶行為改變化(循環經濟)與開發和 / 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等,各項指標均設定各年度目標進行管理與績效追蹤,各關鍵指標之詳細目標設定(短期與中長期目標)與 2024 年實行績效請見對應之永續報告書章節。

指標 項目 永續報告書章節
溫室氣體排放
  • 進行 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與驗證
  • 再生能源產生
Ch 4.2 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管理
能源使用
  •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 回收製程尾氣用於自行發電
  • 採用高效能設備
Ch 4.2 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管理
客戶行為改變
(循環經濟)
  • 增加綠色產品系列數量與營收
  • 建置綠色供應鏈
Ch 3.2 實踐新循環經濟模式
Ch 2.2 綠色產品
開發和 / 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
  • 低碳技術研發提供市場新的低碳解決方案、推出低碳產品,如研發低透阻碳黑產品、開發 CC 系列、T 系列
Ch 2.2 綠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