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議後,氣候變遷因應已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必須積極面對的議題,各國代表於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屆締約方會議 (COP26) 後,陸續提出「2050 淨零碳排」的宣示與行動、2022 年 COP27 重申以控制升溫幅度於攝氏 1.5 度內為目標的重要性,更於 2023 年 COP28 開展《巴黎協議》之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結果顯示全球升溫控制之成效不彰,再次重申及呼籲各國政府及企業加速轉型為零排放/低排放及低排放技術研發以減少碳排放等措施。
台灣政府亦於 2022 年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考量國內外溫室氣體排放法規逐漸嚴格,以及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災可能對營運場所造成直接衝擊,以上轉型或實體氣候相關風險皆會對公司財務造成影響。國際中橡自2020 年起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透過專案會議討論、積極執行風險與機會之辨識,並設置氣候變遷因應目標以逐步減緩相關風險影響程度。國際中橡亦逐年擴大範疇,於 2023 年已納入全集團生產據點,以下廠區 [包括大中華地區 (台北總部、林園先進廠、協原化學、馬鞍山廠、鞍山廠、重慶廠)、印度地區 (CCET 廠、CCIPL 廠)、美國地區 (Ponca 廠、Sunray 廠)] 皆 100% 辨別氣候風險與機會之鑑別,公開支持國際 TCFD 倡議、導入 SASB 化工行業全數指標,並完成簽署 TCFD。
國際中橡之氣候治理以董事會為最高層級,督導集團氣候變遷策略及方針,由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轄下設立跨廠區、跨單位運作的「永續環境與產品執行小組」,負責規劃及擬定減碳工作、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變遷衝擊管理及減緩工作。
透過各營運廠區及各部門鑑別出與其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項目,並研擬因應措施,定期向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回報辨識結果。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針對各項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擬定管控措施與行動方案,適時調整與辨識氣候變遷影響因子,交由各委員會工作小組依照環境政策方向執行管控與行動方案。
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定期將國際中橡所面臨之核心氣候風險與機會,及其因應策略呈報董事會,並報告執行成效,使董事會充分瞭解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決行相關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情形。
國際中橡每年透過「辨識」、「評估」、「行動」三大程序進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辨識機制,充分盤點及評估各項風險與機會議題對國際中橡營運所造成的衝擊並進行管理,2023 年依循相同架構更新其盤點及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
目標 | 基準年 | 中長期目標 (2026~2030) | 短期目標 (2024~2025) | 2023 年績效 |
---|---|---|---|---|
溫室氣體排放 (範疇1及範疇2) |
|
|
|
目標 | 中長期目標 (2026~2030) | 短期目標 (2024~2025) | 2023 年績效 |
---|---|---|---|
累計節能比例 | 27% | 22% | 自 2021~2023 年累計 23% |
自發能源比例 | 24% | 19% | 2023 年 18%;2021~2023 年平均 17% |
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4% | 1.5% | 2023 年 0.68%;2022~2023 年平均 0.76% |
目標 | 中長期目標 (2026~2030) | 短期目標 (2024~2025) | 2023 年績效 |
---|---|---|---|
排放密集度累積降幅 | 較 2025 累計降幅再降 2-3% | 較 2023 年累計降幅再降 1% |
自 2021~2023 年
|
目標 | 中長期目標 (2026~2030) | 短期目標 (2024~2025) | 2023 年績效 |
---|---|---|---|
廢水回收率 | 較 2023 年增加 6% | 較 2023 年增加 1% |
|
碳黑用水密集度 | 較 2023 年下降 10% | 較 2023 年下降 5% |
|
目標 | 中長期目標 (2026~2030) | 短期目標 (2024~2025) | 2023 年績效 |
---|---|---|---|
廢棄物再利用率 | 86% | 81% |
|
因應國際化環保要求,國際中橡集團台灣、大陸及印度各廠皆導入 ISO 14001 管理系統; 林園廠並已完成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建置。
提升國際中橡在節能、環保、生產製程的管理品質,和改善方案規劃的依循方向,落實國際中橡環境保護政策與降低環境衝擊影響。對於原料、製程與產品均秉持關懷環境、珍惜資源為最高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