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
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
身為地球公民與當地社區的一份子,國際中橡長期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與周遭空氣品質,期望透過提升能資源使用率,妥善管理製程中氣態污染物的排放,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落實責任生產、保障周遭居民健康的目標。


能源管理
國際中橡能源管理分為能源結構管理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兩大方向進行。

能源結構管理主要朝循環經濟模式進行調整;例如回收製程尾氣轉化成蒸氣進行發電供內外使用、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增加再生能源產生量、使用生質燃料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節能方案。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在於提高設備用電效率,或將熱能重複使用達到價值最大化;例如透過餘熱鍋爐回收熱能減少外購電力需求量,或定期進行大型設備維修與汰舊換新等作業。

為了提升能源管理績效,國際中橡定期統計各營運廠區能源使用狀況作為能源政策方向的修正依據,且相關數據皆經由財務部查核確保數據之正確性,總經理以及財務協理將不定時參與該會議指導其公司對於節能減排的營運方向。

國際中橡各營運廠區 2023 年在能源結構管理的相關節能方案中的總發電量超過為 131,212 千度,其中包含再生能源發電量 911 千度。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節能方案中,以餘熱鍋爐回收熱能共約減少用電 1,305 千度的用電量,等同減少 901.94 tCO2e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等同 2.3 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附量註。

各營運廠區將持續精進其能源管理能力,2023 年開始規劃天然氣及再生油品取代燃料油之系統評估作業,計畫增加蒸氣及電力產量,透過逐步替換高排放之燃料油的使用,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約可減少排放 13,469 tCO2e。


國際中橡各營運廠區近三年能源使用情形
類別 大中華地區 印度地區 美國地區 其他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重油 17,366,390 12,869,061 10,307,568 4,236,802 4,200,306 5,153,092 9,902,849 9,186,073 7,751,492 31,506,042 26,255,440 23,212,153
外購電力 280,125 364,588 263,116 39 798 57,397 183,924 127,573 150,864 464,088 492,959 471,376
外購再生電力 0 0 0 0 0 0 60,937 52,967 22,172 60,937 52,967 22,172
外購再生電力 0 238,682 163,855 0 0 0 0 0 0 0 238,682 163,855
天然氣 278,279 281,619 311,568 126 151 26,745 2,541,800 2,291,546 2,955,965 2,820,205 2,573,315 3,294,277
柴油 14,494 11,241 11,683 12,103 12,068 7,640 1,068 1,278 25,051 27,665 24,587 44,630
內部能源總消耗量 17,939,288 13,765,190 11,058,045 4,249,070 4,213,323 5,244,874 12,690,579 11,659,436 10,905,544 34,878,937 29,637,949 27,208,463
能源密集度 (GJ/噸) 73 74 72 78 77 74 88 87 88 78 79 78
製程尾氣 4,106,849 3,203,701 2,614,760 972,138 955,290 1,297,980 827,712 2,039,393 2,048,016 5,906,699 6,198,384 5,960,756
自產蒸氣 自用 2,755,526 1,723,522 1,443,166 31,996 55,995 1,105,775 50,454 52,486 44,637 2,837,976 1,832,003 2,593,578
外售 1,395,967 1,596,774 1,381,709 126,971 120,137 118,098 1,190,006 1,205,581 0 2,712,943 2,922,492 1,387,775
自產電力 自用 401,762 190,180 185,416 117,992 128,527 59,901 272,790 336,996 307,366 792,544 655,703 552,683
外售 84,958 35,735 35,663 120,759 121,177 144,180 0 227,729 165,639 205,717 384,641 345,482
註1: 製程尾氣來源有二,一係指生產碳黑的油品進行高溫裂解產生的廢氣,廢氣組成包括 H2、C2H2、CH2、CO 等物質,具可燃性;另一個來源為燃燒生成之氣固相碳黑,經袋式集塵機進行氣固分離而產生的碳黑氣體。此碳黑氣體加上前述的油品裂解廢氣,透過尾氣迴流方法收集後可利用於製粒碳黑乾燥及汽電鍋爐燃燒燃料使用
註2: 自產電力主要來自營運生產時產生的蒸氣回收再利用進行發電,但蒸氣的銷量會影響蒸氣回收量,進而影響自產電力及自用電力。為符合 GRI 302-1 組織內部的能源消耗量揭露要求,2022 年更新能源消耗量計算方法,能源消耗密集度亦同步調整,並校正追溯至 2020 年。內部能源消耗總量依照各廠區實際使用的燃料及能源類型進行計算,分別為林園先進廠 = 重油+外購電力+天然氣,馬鞍山廠 = 重油 + 外購電力 + 天然氣 + 柴油,鞍山廠 = 重油+外購電力+柴油;其中製程尾氣、自產蒸氣與自產電力均為燃燒原料油後的產物,為避免能源耗用的重複計算不納入計算
註3: 各能源換算之熱值係數係參考經濟部能源局 2023 年公告之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係數計算。其中,製程尾氣之熱值因馬鞍山廠與林園廠製程條件相似,故兩廠皆採用 2019 年林園先進廠之尾氣成分分析,熱值為 680 kcal/m3。中國大陸三廠之熱值採用中國國家排放標準《炭黑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
註4: 能源密集度為每單位碳黑產量 (噸) 的能源消耗量 (GJ);計算方式為能源密集度 = 內部能源總消耗量 ÷ 2023 年碳黑產量,2023 年集團碳黑產量為 348,325 噸,其中大中華地區 152,734 噸、印度地區 71,064 噸、美國地區 124,527 噸。大中華地區除了 4 個生產基地外,亦涵蓋協原、台北總部,其中台北總部無 2021 資料,且能源消耗小,無顯著性。


2023 年全集團節能減碳執行專案
節能方案 說明 2023 年執行成效
能源結構管理 回收製程尾氣轉化成蒸氣進行發電 線上餘熱鍋爐所產出的蒸氣,在供應油槽加熱或碳黑生產線使用、供應鄰近廠區後,如仍有剩餘蒸氣,亦可發電供自身營運使用 全集團發電量 130,300,783 度,占總用電量 42.52%
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 將廠內倉庫屋頂閒置空間,提供給太陽能業者(中租)及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裝置容量 1,382.4 kW,發電量 911,746 度,減少碳排放 450.4 tCO2e
使用天然氣取代重油作為燃料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重慶廠減少碳排放約 9,944 tCO2e
使用再生油 (TPO) 作為燃料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減少碳排放 3,525.211 tCO2e (以生質含量 55% 計算)
使用再生能源 透過使用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地區使用再生能源 85,910 MWh
高壓蒸氣直接使用於氣輪機發電 提升蒸汽利用率,並提高發電量、減少外購電量 大中華地區
  • 鞍山廠節約高壓蒸汽 4,572.43 噸,約減少用電 742,197 度,約減少碳排 436 tCO2e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製程改善 線上鍋爐可回收餘熱,回到製程當中使用,節省能源的消耗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約減少用電 80,848 度,減少碳排 39.94 tCO2e
  • 馬鞍山廠 U6 線上餘熱鍋爐總包工程減少用電度數 1,224,640 度,減少碳排 862 tCO2e
低氮燃燒器技改工程 大中華地區
  • 馬鞍山廠減少用油量 376 噸,換算減碳 914 tCO2e
  • 重慶廠產線低氮燃燒器加煙氣回流及尾氣爐更換總包工程,減少 1,934,370 m3 的天然氣使用量,換算減碳 4,173 tCO2e
主供風機技改 大中華地區
  • 馬鞍山廠減少用電度數 631,277,換算減碳量444 tCO2e
針對主力產品單位產量耗能追蹤與持續節約用油 大中華地區
  • 鞍山廠節省 530 噸的用油量,約減少 390 tCO2e
設備優化 更換 C2 空氣預熱器提升風溫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減少用油 240 噸,減碳792 tCO2e
  • 重慶廠提高爐溫,減少用油量 240 噸,換算減碳量 1,784 tCO2e
乾燥機、圓形火箱殼體制作安裝、尾氣燃燒爐製作、安裝統包工程 大中華地區
  • 馬鞍山廠減少用電度數 1,271,188 度,換算減碳量 894 tCO2e
持續更換高效節能電機,符合節能工作推展,如將原來IE2 系列電動機更換為 IE3 系列超高效率電動機等 大中華地區
  • 鞍山廠發電量增加 270 度/每小時,能源效率提升,預估年減碳 1,232 tCO2e
印度地區
  • CCIPL 使用節能機具用於充電幫浦、乾燥爐、升級節能燈具等,共節電 27,282 度,預估年減碳 5,457 tCO2e
建置能源管理系統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 大中華地區
  • 林園先進廠已完成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建置


溫室氣體管理
國際中橡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不斷加強集團氣候調適韌性,持續努力於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國際中橡每年實施溫室氣體盤查,並針對盤查結果擬定溫室氣體管理政策,進而制定減量目標與減量措施,並以低排放能源取代傳統能源來降低製程排碳量,同時計畫逐步導入碳捕捉技術等。對此,我們依據各營運廠區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管理情形,訂定全集團 2030 年之長期減碳目標,較基準年 2018 年降低 21%,且 2023 年達成率為 100%。

2022 年國際中橡總排放量為 358,750 公噸 CO2e,其中範疇一排放量為 326,336 公噸 CO2e,範疇二為 32,414 公噸 CO2e。

為持續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我們分別針對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擬定減量策略。

範疇一溫室氣體減量,集團定期進行能源效率提升、製程設備效能提升的評估與設定設備汰舊換新的目標,並透過提升生產效率而減少原油使用量。其中大中華地區林園先進廠、重慶廠已於 2023 年導入天然氣作為燃料取代重油,馬鞍山廠也規畫陸續導入;此外,美國地區利用廢氣產生蒸汽和電力,供現場使用,爭取能源獨立以及廠外社區使用,印度地區持續規劃尾氣乾燥爐的製程改善與參數優化,期許降低未來對於高碳排燃料的依賴性。

針對範疇二減量,大中華地區林園先進廠已回購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租) 使用之太陽能板,逐步規劃未來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馬鞍山廠的製程改善與採用節能設備 (例如線上餘熱鍋爐改良與採用節能供風機),總計約每年減少使用 487,807 度的外購電量,相當於減排 1,734 tCO2e,有效節能減耗,並同時具備經濟與減排效益。鞍山廠亦進行更換高效節能設備行動,總計約減少 332,361 度用電量,相當於減排 189 tCO2e。美國地區則與當地公用事業提供者合作,購買再生電力,透過轉向再生能源以作為溫室氣體減量策略的基石,未來將積極探索將再生能源爭取納入營運的機會。

為有效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本集團已成立碳排管理小組,成員包含技術部、安環中心與各營運廠區人員,大中華地區已設立跨廠區的線上 e 化碳排監控系統可隨時查看碳排情況,全球各地區透過定期召開會議檢討與追蹤碳排放情況外,另請各營運廠區分享減碳方案與績效,供其他廠端相互學習,同時大中華地區已將每月及每季度的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已列入各營運廠區 KPI,並與績效獎金連結,鼓勵全體員工共同為節能減排努力。

國際中橡為實現環境永續的理念,近幾年皆陸續投入各項環保專案,包括脫硫脫硝系統,及低氮燃燒器,並已於大中華區陸續建置天然氣管線取代重油作為燃料等,降低碳排放,而為了進一步推動低碳轉型,國際中橡已編列專門為溫室氣體管理相關預算,定期向董事會報告。

溫室氣體盤查
國際中橡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為了減緩碳黑製程對環境的衝擊,國際中橡每年度於全球各廠區進行溫室氣體自主盤查,大中華區已透過第三方查證其盤查數據的正確性。為確保數據揭露完整,2023 年起,已將美國、印度地區納入揭露範圍,各營運廠區與大樓均針對盤查結果釐清生產設備運作效能與作業流程效益,進行追蹤、檢討與調整。

2023 年國際中橡集團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017,377 tCO2e,其中範疇一排放量為 909,611 tCO2e,範疇二為 107,766 tCO2e。未來將持續關注碳排趨勢,確實監管與追蹤各項能源之消耗量,落實永續經營理念與節能環保政策,降低環境衝擊。


國際中橡近三年溫室氣體排放統計
大中華地區 印度地區 美國地區 集團
項目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範疇一 (噸CO2e) 506,348 395,017 322,020 156,400 151,361 190,479 443,841 424,458 397,113 1,106,589 970,835 909,611
範疇二 (噸CO2e) 24,083 37,416 36,751 40,544 40,007 52,533 29,723 20,242 18,482 94,350 97,666 107,766
總排放量 (噸CO2e) 530,431 432,433 358,771 196,944 191,368 243,011 473,564 444,700 415,595 1,200,938 1,068,501 1,017,377
排放密集度 (噸CO2e/噸) 2.16 2.32 2.35 3.61 3.50 3.42 3.28 3.31 3.34 2.70 2.85 2.92


空氣污染管制
國際中橡使用原料油經反應器燃燒熱裂解以製造碳黑,同時產生揮發性有機物 (VOCs)、硫氧化物 (SOx)、氮氧化物 (NOx)、粒狀污染物 (總懸浮微粒 TSP) 及有害空氣污染物 (HAPs) 等五大空氣污染物。為減少碳黑生產過程中的空氣污染,我們隨時監控氣體排放數據作為管理依據,並積極佈署空污減量與防制措施。


揮發性有機物 (VOCs) 防制
為控制原料油以及油槽內的揮發性有機物,國際中橡持續對於製程與配方進行調整,並在各貯槽上方安裝油氣收集系統,在呼吸閥設置連接管,利用動力風車抽風,使槽內維持微負壓,再將抽取的廢氣導入燃燒爐空氣使用,達到管末處理之防制效果。

硫氧化物 (SOx) 防制
碳黑製程所使用的原料經過脫硫處理才能達到空氣污染物 SOx 排放標準。為此,國際中橡於大中華地區、印度地區部分廠區及美國地區皆安裝 De-SOx 脫硫設備於工廠煙囪之排放管道,經石灰石脫硫,成功將每月 SOx 平均排放濃度由 160 ppm 降至 22 ppm 以下,搭配低逸散設施,盡可能減少空氣污染物的外排。各廠區持續對製程與配方進行調整,部分燃料使用改採用低硫燃料進行加熱(如柴油、與液化石油氣)。美國地區已完成環保設備建置以符合美國 EPA 對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 (NOx)、懸浮粒子等之排放標準之規定,如 Ponca 廠已完成裝置 SCR 脫硝裝置及 Cogen,降低 SOx 及 NOx;另為減少 SOx 排放,部分廠區已加裝乾式洗滌塔 (CDS, Circulating Dry Scrubber)。

氮氧化物 (NOx) 防制
國際中橡目前採用的減少氮氧化物 (NOx) 方法包含:


EBF 產線之脱硫脱硝系統
國際中橡各廠區都有安裝脫硫脫硝設備,其中大中華地區馬鞍山廠 EBF 產線之脫硫脫硝系統於 2020 年 12 月正式投入運作,2021 年已有效減少硫氧化物 (SOx) 之排放量,有效改善空氣品質。林園先進廠 EBF 產線之脫硫脫硝系統於 2022 年完成建置,並已開始試行運轉,預期可進一步減少硫氧化物 (SOx) 與氮氧化物 (NOx) 之排放量,另鞍山廠 EBF 產線之脫硫脫硝亦於 2023 年開始投入使用。

粒狀污染物 (總懸浮微粒 TSP) 防制
國際中橡持續改善生產設備以減少污染物產生,如針對袋式集塵器進行濾煙袋提前更新,及研發圓形脈衝清洗式袋式集塵器,對粒狀污染物防制可達 99% 以上之集塵效率。亦使用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巡檢系統,能隨時掌握生產狀況並即時調整,有效解決原設計的袋式集塵器易堵塞積碳、漏煙等缺失。

有害空氣污染物 (HAPs) 防制
國際中橡於大中華地區未有有害空氣污染物 (HAPs) 之排放,印度地區新廠 CCET 因投入最新環保設備亦無 HAPs 排放,至於 CCIPL 廠則已加裝濾袋、除塵系統,並於廠內設有線上監控系統隨時監控 HAPs 排放,同時煙囪之排放亦直接連線到印度政府環保監管單位 (Uttar Pradesh Pollution Control Board) 監測。美國地區執行 AQCS 計畫,已設置有用來減少 NOx 排放的 SCR、用來減少 SOx 的乾式洗滌塔,以及過濾器 (PJFF),此外,透過鍋爐高溫燃燒,可有效減少 HAPs 及 VOCs 之排放。

空氣污染物排放情形
國際中橡集團遵守當地政府法規之排放標準,透過製程優化及設備升級,降低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質。在管理制度上,2023 年起將全球各廠區納入盤查範疇,並由營運總部訂立空氣污染物質排放密集度累積降幅之短、長期目標,至 2025 年累計降幅較 2023 年再降 1%,2030 年累計降幅較 2025 年再降 2~3%。 檢視 2023 年國際中橡空氣污染排放物質排放量情形,在氮氧化物 (NOx)、硫氧化物 (SOx)、懸浮微粒 (TSP) 排放量皆較 2022 年減少,主要原因為 2023 年各廠區持續透過製程與配方的調整,並使用低硫燃料進行加熱 (如柴油、LPG),有效去除 SOx;並透過煙氣回流分段燃燒、選擇性觸媒還原法 (SCR) 脫硝系統,有效降低 NOx 排放;廠區持續改善生產設備以減少污染物產生,並針對袋式集塵器進行濾煙袋提前更新,及研發圓形脈衝清洗式袋式集塵器,有效降低 TSP 排放。

國際中橡近三年空氣污染物絕對排放量

類別 /
空污排放量(公斤)
大中華地區 印度地區 美國地區 其他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2021 2022 2023
揮發性有機物
(VOCs)
8,947 8,721 4,700 0 0 0 32,659 46,448 60,781 41,606 55,169 65,481
硫氧化物
(SOx)
239,243 103,644 85,672 49,576 73,730 281,454 2,490,948 846,385 575,155 2,779,767 1,023,760 942,281
氮氧化物
(NOx)
388,669 292,344 141,329 34,055 28,808 109,400 1,181,944 278,143 299,371 1,604,668 599,295 550,099
總懸浮微粒
(TSP)
64,537 27,063 19,085 10,869 13,441 18,374 195,045 76,521 66,224 270,450 117,025 103,683
有害空氣污染物
(HAPs)
0 0 0 12,111 9,809 97,732 3,307 18,144 21,772 15,417 27,953 119,504
註1: 印度地區之 CCET 廠區於 2022 年底首條產線投產,故 2021 及 2022 年印度地區僅 CCIPL 廠數據,而 CCIPL 廠未統計 VOCs 排放量,而 SOx、NOx、TSP 數據是以第三方之即時監測數據平均值換算成年度資料。
註2: 大中華地區涵蓋重慶廠,但重慶廠未檢測 VOCs、HAPs。